常用元器件的識別和檢測方法,元器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為少見,雖然用肉眼直觀無法看見,但是我們常用的電子產品內有成千上萬的電子元器件,由于科技發達,電子元器件的體積不斷的被縮小,對于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提高了不少難度,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常用的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方法。
一、電位器讀值
電位器的阻值可以零連續變到標稱阻值,它有三個引出接頭,兩端接頭的阻值就是標稱阻值。中間接頭可隨軸轉動,使其與兩端頭間的阻值改變。電位器的型號、標稱阻值,功率等都印在電位器外殼上。
標稱值讀數:第一、第二位數值表示電阻的第一第二位,第三位表示倍乘數10n。例如:
204 20×104=200KΩ
105 10×105=1000KΩ
二、電解電容:
1、管腳識別: 長 +短 –
2、質量判別:
①電解電容兩個管腳搭接,使電解電容短路放電;
②用萬用表R×1K檔紅、黑表筆接電容正、負極;
③檢查容量大小。接上萬用表瞬間,電容充電表針向右擺動,表針幅度越來越大,電解電容容量越大;
④檢查漏電程度。隨著電容的放電,表針又向左擺回,最后停在某一位置。若表針停在∞處,說明電容漏電很小,測不出來。一般應大于幾KΩ。漏電電阻極小,說明電容質量越好。
⑤電容已壞:在測試中,若表針始終停在∞位置,表明電容內部已開路斷開。若在0處,表明電容被擊穿,內部短路。
三、二極管:1個PN結構成,單向導電性
①萬用表選用R×1K檔(R×1檔電流太小,R×10K電壓太高,易損壞二極管)
②好壞判斷:兩表筆分別接于二極管兩端,測得一阻值,再對調兩筆,測得另一阻值。二極管正向電阻很小(大約幾十歐-幾百歐姆),反向電阻很大(幾十KΩ-幾百KΩ)若正、反向電阻值相差很大,說明管子單向導電性能好,若兩次值均很小或很大,則管子質量有問題。(很小,擊穿短路,很大,開路)。
③正負極判斷。阻值較小一次中黑表筆接的管腳是二極管正極,紅表筆接的管腳是負極。
四、三極管
(1)判斷三極管基極
由于基極與發射極,基極與集電極之間分別是兩個PN結,它們之間反向電阻都很大。正向電阻都很小,所以用萬用表歐姆檔(R×100或R×1K檔)判別。
①b極判別:先將任一表筆接到某一個認定的管腳上,如果測量得的阻值若一大一小,則可知它不是基極。都很大(或很小),再對換表筆,重復上述測量時,阻值恰與上述相反,都很小(或很大)。則可斷定所認定的管腳為基極。若不符合上述結果,應另換一個認定管腳重新測量。直至符合。
②PNP、NPN判別:測量時注意極性(管腳和表筆),當黑表筆接在基極,紅表筆接在其它兩極時,測得的電阻值都較小,則可判定該三極管為NPN型,反之,當紅表筆接在基極,黑表筆接到其它兩極時,測得的電阻值較小由可判定該三極管的PNP型。
③判斷集電極和發射極:基本原理:把三極管接成基本單管放大電路,利用測量管子的電流放大系數β的大小來判斷集電極和發射極。
④好壞:如果三極管兩個PN結正向電阻與反向電阻都很大(開路)或都很小(短路)則說明三極管已經損壞。
NPN型:將黑表筆接于一個待測的管腳,紅表筆接另一個管腳,基極懸空,然后將黑表筆所接管腳與基極用手捏住(注意不能使其相碰,這時在黑表筆與基極間串入人體電阻),表針會有一個偏轉角(α1)。接著,更換黑紅表筆,重復上述過程。記錄偏轉角β變化,對于偏轉角大者,則其黑表筆所接管腳便為集電極,紅表筆所接管腳為發射極。
PNP型:與NPN型三極管判斷c、e極原理一樣,不同的是行后兩次都用手捏住,經表筆與基極,觀察表針偏轉情況。指針偏轉角的大小一次紅表筆所接管腳為集電極,黑表筆所接管腳為發射極。
五、可控硅管腳、好壞、觸發能力判別
晶閘管有三個電極,即陽極、陰極和控制極。用萬用表測量極間電阻的方法可以判斷其好壞,觸發能力及管腳。
(1)好壞判別:
①R×100檔,測量晶閘管陽極與陰極間正反向電阻值,正常晶閘管正反向電阻值都應在幾百千歐以上,若只有幾歐或幾十歐姆,則說明晶閘管已短路損壞。
②
R×10檔或R×1位置。控制極與陰極間的正向電阻應很小(幾十歐姆),反向電阻應很大(幾十至幾百千歐),但有時由于控制極PN結特性并不太理想,反向不完全呈阻斷狀態,故有時測得的反向電阻不是太大(幾KΩ或幾十KΩ)這并不能說明控制極特性不好。測試時,如果控制極與陰極間的正反向電阻都很小(接近零)或極大,說明晶閘管已損壞。
(2)管腳判別:對于晶閘管,只有控制極與陰極之間是一個PN結,具有正向導通,反向阻斷特性。利用這個特性,將用萬用表轉換開關置于R×1K檔,任意測量兩個管腳的正反向電阻,當有兩個管腳之間的電阻很小時,黑表筆所接管腳便為控制極,紅表筆所接管腳為陰陽極,剩下的一個管腳便是陽極。
(3)觸發能力:
①將萬用表量程撥至R×1檔,將黑表筆接陽極,紅表筆接陰極,記下表針位置。
②然后用一導線或通過開關,將晶閘管陽極與控制極短路一下(這相當于給控制極加上控制電壓)晶閘管導通,表針讀數為幾-幾十歐。
③再把導線斷開,若讀數不變,說明晶閘管良好。本法僅適用于小容量晶閘管,對于中容量和大容量晶閘管可在萬用表R×1檔上,再串聯一兩節能1.5V電池測試。
六、單結晶體管管腳判別:
①發射極e:萬用表置于R×1K檔,任意測量兩個管腳間的正反向電阻,其中必有兩個電極間的正反向電阻是相等的(這兩個管腳分別為第一基極b1和第二基極b2)。則剩余一個管腳為發射極e。(∵單結晶體管是在一塊高電阻率的N型硅半導體基片上引出兩個歐姆接觸的電極作為兩個基極b1和b2,b1和b2之間的電阻就是硅片本身的電阻,正反向電阻相同約為3-10KΩ)
②b1、b2極:測量發射極與某一基極間的正向電阻,阻值較大的為b1,阻值較小的為b2。
單結晶體管不但外形與普通三極管相似,而且與NPN三極管測量時也有相似之處,單晶體管(雙基二極管)的發射極e對兩個基極b1b2均呈現PN結的正向特性。正小反大,與普通NPN型晶體管特性一樣,利用單晶管的b1與b2之間沒有PN結的特性,可以與普通NPN管相區別。b1與b2間正反向電阻都一樣約為3-10KΩ,而NPN型晶體管的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是一個正向PN結和一個反向PN結串聯,用萬用表測量時正反向阻值都很大。
七、橋堆好壞與管腳判別
好壞:利用橋堆相鄰兩個管腳步間都一個PN結(正向導通,反向阻斷)如果有相鄰兩個管腳正反向電阻都無窮大(開路)或很小接近0(短路)情況,橋堆已經損壞。
管腳:萬用表R×1K選定一管腳接到用萬用表黑表筆上,紅表筆則分別接到其余三個管腳。如果3個阻值都很小,則所選定管腳為橋堆輸出負極端,若有大有小,則為橋堆輸入電源端。
八、穩壓二極管好壞及穩壓值判斷
①好壞、正負極與普通二極管一樣
②穩定值確定
常用元器件的識別和檢測方法內容就到這里,超興盛常年收購電子,包括:電阻、電容器、電位器、電子管、繼電器、集成電路、各類電路、壓電、晶體。